來源:搜狐社區 作者: 發佈時間:2009.03.27 |
一、故宮
大家都知道故宮對外開放的其實只是一部分,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,具體原因誰也說不清楚。但傳說,剛解放那會,故宮博物院晚上巡查保衛的人員 經常看見有種奇怪的動物,說像老鼠但特別大,說像豬又跑的奇快。人說這是皇族養在東西宮內鎮宮之獸。後來好些人想抓住一兩隻,但這快六十年了,看見的人越 來越多,卻沒人真正抓住過一隻!
二、北新橋的海眼
這北新橋的海眼被動過兩回,一回是日本鬼子進北京,順大鐵鏈子往上拉,拉了一兩公里,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黃湯,還隱隱的有海風的聲音,伴著腥味。日 本人慌了,趕緊把鏈子又順了回去。第二次是紅衛兵破四舊,也把大鐵鏈子往上拉,結果根日本人一樣。也全嚇傻了,趕緊恢復了原貌。最近一次跟北新橋海眼有關 的事是修地鐵幾號線來的,新聞裏還播了,說是為了不破壞北新橋的一口古井,地鐵繞了多少多少公里。
三、菜市口刑場
菜市口是清朝的刑場。有這麼一家裁縫舖子,就住菜市口,由於手藝好,生意很旺盛。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。就說這有這麼一年,夏景天兒,菜市口外砍死 了一個亂黨。當天晚上,裁縫鋪掌櫃的睡著正香,突然發現屋裏有人走動,心裏一想,八成鬧賊。可又一想,這賊就讓他鬧吧,反正我這屋裏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 有。就瞇縫著眼睛瞅著,這賊摸索了一會,倒也懂事出門隨手把們給關了。第二天,掌櫃的起床看看丟沒丟什麼東西,一收拾發現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。就在這時 外頭有人喊:掌櫃的快出來看看吧。掌櫃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一看,昨天那個斬首的人,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。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,旁邊就扔著裁縫鋪 的笸籮!菜市口斜對過兒有個鶴年堂,刀傷藥出名。每次行完刑,夜裏總有“人”拍門買刀傷藥。後來,到鶴年堂買刀傷藥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罵人俗話了。
四、鑄鐘娘娘
現在鐘樓的大鐘不敲了,當年敲的時候,尾音裏總是帶著隱隱的“邪、邪、邪”的聲音。這老人就該說了:這鑄鐘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!說這鑄鐘師傅裏有個年 紀最大最受人尊重的,家裏有個小女兒。這天小女兒來到鑄鐘廠給爸爸送飯,知道了大家的事情。沒想到一頭衝進了化鐘爐。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攔,可都晚了一 步,只有爸爸抓住了一隻繡花鞋。可誰知大家一看化鐘爐,銅水變成了另一種顏色。大家齊努力,竟連夜鑄成了大鐘。至於說後來,鑄鐘廠拆了在原址蓋了一座鑄鐘 娘娘廟,現在好像也拆了鼓樓後面就放著那口不用的鐵鐘。
五、隆福寺大火
話說多少年前的那場大火,把隆福大廈一把火點了。曾經住過東四的人,而且不僅住過東四的人都知道,那會兒,隆福大廈和它跟前兒的那條衚同多火啊!可著 了火以後呢,就完了吧?徹底完了。這是因為破了風水了。隆福大廈的那跟牌樓似的叫做隆福寺的建築是後蓋的,就頭兩年的事兒。蓋那東西的時候,從地底下挖出 兩隻石龜來,挖出來的石龜上刻著字,劉伯溫埋的,石龜挖出來後就運走了,自此,東四徹底廢了,隆福大廈更是一蹶不振。還有傳得更邪的,說那倆石龜個兒挺大 的,每個都得跟汽車似的,是真不小啊。不過去年隆福大廈邊兒上蓋了一個娃哈哈酒樓,倍兒火,異常的火,杭州菜。不知道什麼原因,真是異常的火。
六、勁松鬼樓
八四年左右北京發生了件大事,當時人們、尤其是住在勁松附近的,個個都是人心惶惶的。大家都在傳說李老住的那幢樓鬧鬼,每當天黑,一進那個樓門,就能 聽到悽慘的哭聲,在你耳邊縈繞,並可以看到周圍鬼火閃爍,而樓道裏的照明燈也忽明忽暗,足已嚇破人膽。而到了夜深人靜家家進入夢香時,門外卻熱鬧非凡,聊 天兒的、搬東西的、打架的、罵孩子的聲音都清清楚楚,但當人們打開房門,聲音驟停,只留下探頭觀看的鄰居面面相覷。
七、萬壽山上的佛香閣
你們知道為什麼萬壽山上要蓋個佛香閣嗎?說當年皇帝想在海淀這片風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園子。最早是乾隆皇帝,人家說這萬壽山下是個古墓,是明朝某個王妃 的墓,動不得。號稱這妃子當年可不是善主,她的墓動不得!乾隆聽了,說怕什麼,給我挖嘍。底下人哪敢不從,當然只能挖,誰知一挖挖出了亂子。乾隆親到現場 一看墓的大石門已被挖開,可是門裏面刻著八個大字:你不動我,我不動你!乾隆一下就嚇壞了。趕忙命人把土都蓋回去,並在萬壽山上蓋一大廟鎮住著不冥的鬼 魂!這就是佛香閣了!
| |||||
|
要說起北京的文化,幾乎是個人都知道,那叫“皇城文化”。“皇城”這個“皇”字,自然指的是皇家宮闕,帝王威嚴,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兒的;可這“城”字 兒……新北京建設得日新月異,舊都市風物一去千裏,就連這北京城的城門,現在都沒剩下幾座了。小一輩兒的人們也確實沒法兒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樣子。 北京的老人們都知道,關于北京的城門有句俗話兒,叫“內九外七皇城四,九門八點一口鐘”,說的就是北京城內外進出的城門。今兒個,咱就聊聊北京的老城門文化。
北京人老話兒說的“內九外七皇城四”指的是內城、外城和皇城的城門。其中的“內九”,指的是東邊兒的東直門、朝陽門;西邊兒的西直門和阜成門;北邊兒的德勝門、安定門;南邊兒的崇文門、正陽門(前門)和宣武門。 “外七”是指明世宗為加強城防,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。與最北邊和內城的“前三門”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,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,南邊則是左安門、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。 皇城四門:東有東安門(現東華門),南有天安門,西有西安門,北有地安門。 不過呢,要我說,光是知道這幾個城門,還不能算是了解北京的老城門。您想想,要說北京的文化就是這麼幾個城門樓子,擱誰也不信吶!北京的文化,那是咱祖祖輩輩多少北京人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集合。 先一個,城門什麼樣兒?
您要是說,城門就是電影電視裏那麼一個大門洞子,那您可真就大錯而特錯了。城門,它首先是門沒錯,可是它又不同于咱們家裏的屋門兒 或者宅門兒,它是城市之門、城墻之門。北京的城門和咱們中國古代的城門一樣,除了作為出入城市的通道之外,更重要的是它的對外防禦功能。 一說到城門,其實就是一組防禦設施建築的總稱。它包括這麼幾個組成部分: 城樓。建築在城臺的上面。城樓下面和城墻連成一體的部分叫城臺,城臺比相鄰的城墻稍微高那麼一點,寬那麼一點,城臺的正中間兒開個門兒,稱“城樓門”。這城樓門已經是城門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了。 甕城。建在城樓前的一座小城堡。甕城的墻體和城墻相連,您要是從天上往下看,甕城又分方型、長方型和半圓形幾種不同的形狀。甕城的作用是,把防禦線從城樓外移,起到保護城樓的作用。 箭樓。建在甕城的正中間兒,它正對著裏面的城樓。箭樓分四面,面向城外的三面每層都有對外攻擊的箭窗。箭樓 下面的城臺比甕城的城墻稍高稍寬,並且和甕城連為一體。如果要想看實物,就建議您直接去北京北邊兒的德勝門,那兒的箭樓保存相對完好,您到了那兒一看啊,就全明白了。 閘樓。也是建在甕城之上,或者在左,或者在右,也可能左右都有。它的形狀就好比是小一號的箭樓。閘樓也是三面兒辟有箭窗,下面辟有 門戶。但是,閘樓下面不設門扇,而裝有由閘樓控制的可以吊起或放下的“千斤閘”。北京城的內城,各門的閘樓門一般是與相鄰甕城的閘樓門兩兩相對,唯一例外 的是安定門,它的甕城閘樓門沒有按慣例辟在西邊兒,而是開在了甕城的東邊兒。 這麼幾樣東西歸置到一塊兒,才構成了一個完成的城門。 有人問了:哎,那故宮的城門怎麼沒看見什麼箭樓啊、閘樓啊、甕城呢? 人家皇城和紫禁城的城門主要是為了體現皇家威嚴,所以只建城門樓。而內外城這兩重城墻的主要功能是防禦外敵攻擊,這十六個城門的設施可不是要一應俱全嘛。 在各門中,內城九門比較重要,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。用老北京的話兒來說,叫做“九門走九車”。 朝陽門—走糧車。所以,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,刻著一個谷穗兒。糧食進了朝陽門,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。現在朝陽門內的地名還有“祿米倉”、“海運倉”、“新太倉”等,那都是當年存放官糧的倉庫。 崇文門—走酒車。崇文門又名“哈德門”。城外是酒道,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,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。以前的崇文門外,東北方向有一只鐵龜,造型很是古樸,據說這一段兒護城河的橋下有一個海眼,于是人們就用一只烏龜來鎮住海眼,保護北京城的平安。 宣武門—走囚車。因為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。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,從宣武門出去,在菜市口問斬。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三個大字兒:“後悔遲”,可不是後悔遲嘛,都要問斬了,再後悔哪兒還來得及啊! 阜成門—走煤車。因為北京西面的門頭溝一帶是產煤之地,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邊兒運過來的。要不怎麼老阜成門的門洞頂上刻了一枝梅花,特別是那梅枝,老幹婆娑,頗有畫意。“梅”與“煤”同音,就是表示這個地方走煤車的意思。 西直門—走水車。西直門的城門洞上面刻著水的波紋。過去的北京城裏沒有自來水,皇帝嫌城裏水苦,不喝城裏的水,專門喝城外西北玉泉 山的水。您聽聽,玉泉山,這水聽著就讓人覺出一股子甜味兒來。乾隆皇帝曾誇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。這不是傳說,現在科學進步了,人們專門把這的水送 去鑒定,的確是雜質少,味道純正。 北京外城是明朝嘉靖三十二年修的,相對內城而稱之為“外城”,因為外城位于北京城的前三門兒以南,所以,又叫“南城”。南城東西比內城要長,而南北卻只相當與內城的一半,形狀上就像一個“凸”字;過去又因為它長得像頂帽子,所以又叫“帽子城”。 本來這外城,是準備修在內城之外,真正地環繞一圈兒的,可是在四十裏內城外修一圈城墻,這得多少銀子啊?花消太多,所以當時先修南 邊。南城的北墻包接內城的東南、西南角樓,周長二十八裏,一共開了七個門,南面正中是永定門,東為左安門,西為右安門;東側一門叫廣渠門;西面一門,起初 叫廣寧門,後來為了避道光皇帝的名諱,改名為廣安門。外城北邊兒的東、西便門一看就跟別的門不一樣:北京城所有城門,惟獨兩個便門臉朝北,別的都是臉兒衝 南。 到了清代,“前三門”(祟文門、正陽門、宣武門),尤其是正陽門外一帶特別繁榮。當官的上下朝多進出正陽門。正陽門外大街一 帶,店鋪林立,喧囂交易,商眾雲集,摩肩接踵,是清代北京最繁華的鬧市區。六必居、同仁堂、都一處、合香樓等著名店鋪林立,牌匾相望。珠寶店、綢布店、糧 食店、雜貨店林林總總,盛極一時。崇文門設有稅關,門內往西有會同四譯館,買賣人多出入崇文門。東便門外通惠河至張家灣,由大運河運來的南方貨物在這裏集 散。宣武門外有許多會館,當時的文化人常出入宣武門。在前三門商業區中,還出現了以經營經史子集、文房四寶、碑帖字畫和印璽古玩為特色的琉璃廠文化街。每 年新春,廠甸有集市,書店和其他商販都在此設攤,成為北京過年時的一大盛事。跟經濟發展相對應的,南邊的永定門是整個南城規模最大、最重要的城門。寫著永 定門字樣的大匾現在存放在首都博物館,有機會的話您不妨去瞧一瞧。 要在以前,您在廣安門附近住,經常能看見一景兒,“拉駱駝跑城兒”。這是當時的一種日常社會現象。當時交通工具不發達,路面情 況也不好,城裏需要的建材、燃料還有山貨,都要靠駱駝從山區往城裏運。“拉駱駝”的“駝戶”大多是京西、京南的專業戶,他們利用駱駝易飼養、能負重、耐跋 涉、性格溫馴的特長,拉活兒搞運輸,好養家糊口。要說起這駱駝的歷史,那可就長了去了。打從元大都建設開始,駱駝隊就有參與,要是算到50年代駱駝從北京 的運輸行業退役,在足足700多年裏,駱駝為北京的建設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。 左安門俗名叫“江擦門”。出左安門,往南偏東一點,不到三四裏地,有一個地方叫“分鐘寺”。早年,廟裏有一口奇怪的鐘,打起鐘 來,聲音不像鐘聲,倒像有人在耳朵旁邊說話一樣。聽鐘的人,也是一個人聽出一個樣兒,如果是懶人聽了,就是“下炕!下炕!”,要是勤快人聽了,就是“不 忙!不忙!”,小牧童聽到的是“放羊!放羊!”,如果在春天聽呢,就是“倒倉!倒倉!”,等到了麥秋時候,就是“揚場!揚場!”因為每個人聽到的鐘聲都不 一樣,大夥兒就管這裏的鐘叫“分鐘”,廟自然也就成了分鐘寺。 對了,說了半天,打開始就提的“九門八點一口鐘”還沒跟您聊呢。 傳說老龍王想把北京城的甜水全部偷走,就讓龍婆和龍女拿大簍子把甜水裝著出了西直門。甜水全沒了,老百姓怎麼過啊?大將高亮拎上長 槍就追出了西直門,到河邊趕上了龍婆和龍女,高亮提槍便刺,水簍扎漏了,水自然就留下來了,可高亮也被水給淹死了。人們為了紀念他,在西直門外修了座橋, 叫高亮橋,後來就給叫成“高粱橋”了。龍婆和龍女沒有用,老龍王就要親自出馬了,為了報復,他想把北京城整個淹掉,但是他的法術沒有劉伯溫大,被劉伯溫抓 住,用大鐵鏈子給鎖在東直門裏北新橋的那口直通海眼兒的深井裏。龍王被抓,龍子也不服了,于是就順著崇文門橋下的海眼想拱出來—還是要淹北京城。劉伯溫也 不含糊,把他也給抓住,就鎮在崇文門了。劉大軍師留的有話:龍子要想翻身,得等崇文門上打點兒。可是,老百姓早就把崇文門上換成鐘了,就是不打點兒,看你 龍子怎麼有機會翻身!于是,北京城人都說“九門八點一口鐘”。 其實呢,以前的九門提督衙門就設在崇文門裏頭。當時的九門提督權力可不小,相當于衛戍區司令呀!內城裏邊兒其它的八座城門都挂 的是雲牌—“點”,惟獨哈德門挂的是鐘。九門八點一口鐘嘛!九門提督衙門跟那兒哪!他那裏一敲鐘,其他的八個城門也就一個跟著一個敲點:“關城嘍!”實際 上,這鐘起到的是給其他八個門發出關城門信號的作用。 說真格地,要論起老北京的文化,那可不僅僅是十幾個老城門七八個傳說,這一點您可得務必記住嘍。 老一輩有老舍、蕭乾,近代的有劉心武的《鐘鼓樓》,劉一達的《人蟲兒》,翁立的《北京的胡同》,您要是抽空瞧上這麼幾眼,肯定會有更多的感觸,了解到更多關于老北京的傳說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