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案: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honhonleung/article?mid=50
標準型吉姆
0079年9月,聯邦軍新銳MS完成測試,V作戰接近尾聲。按照主設計師泰姆‧雷原先的設想,是結合測試的經驗對RX-78高達進行少量修改後直接量產。但是到等到RX-78定型以後才發覺這個想法實在是太不現實了,主要原因有:
“月神鈦”合金防護力驚人,但是裝甲材料的加工難度高;
高參數的米氏核熔爐量產困難;
一般士兵的MS運算元據相對不重要,因而專門為教育型電腦和駕駛員設計的核心逃生艙(Core Booster)系統顯得多餘;
光束步槍的保養和調試工作量太大,在宇宙艦艇上和地球野戰戰場都不合用。
同期,先行量產吉姆在戰場上有活躍的表現。這證實了這些粗糙的應急用機體具有還過得去的戰鬥力。於是聯邦軍高層拍板:沿用先行量產吉姆的思路,以RX- 78為藍本進行適當縮水設計新的型號,力圖靠V作戰完成的最新技術打造出一種比先行量產吉姆更先進、更可靠、更便宜的新機型。
很 快,新型機的設計完成了。新的機型使用了早就想好的制式編號和名稱:RGM-79GM/吉姆/ジム。新機型以RX-78為藍本,外觀和先行量產吉姆明顯不 同。但是軀幹內部因為不使用核心逃生艙的設計,還是比較接近RGM-79[E]。RGM-79的裝甲材料使用了鈦合金,繞過了MS量產的最大問題。而鈦合 金裝甲的可行性早已經得到了RGM-79[E]的證實。
RGM-79使用的火箭發動機和米氏核熔爐其實就是RX-78的型號,只 不過核熔爐的額定功率被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準。這是因為高參數的米氏核熔爐生產困難,大部分無法在額定功率下穩定工作,成品率低。將生產出來的米氏核熔爐 降低一個規格使用的做法使原有的不合格產品可以正常使用,提高了成品率。
RGM-79最終沒有採用RX-78的雙眼感測器,仍然選擇了結構簡單的單眼。單一的大口徑攝像頭提供了超過雙眼的探測距離,但是視野相對小一些。
RX-78使用的XBR-M-79光束步槍在實戰中發揮了驚人的威力,可惜維護的工作量也是驚人的。阿姆羅‧雷駕駛的RX-78-2在實戰中就發生過光 束步槍整備未完成,高達只能帶著格鬥武器出戰的情況。要知道搭載RX-78-2的白色要塞(WhiteBase)號屬於專用的機動戰士母艦,有齊全的MS 整備設備。這樣的母艦都無法完全保障光束步槍的使用,一般的麥哲倫(Magellan)級戰列艦(Battleship)和薩拉米斯(Salamis)級 巡洋艦(Cruiser)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。RGM-79作為量產機,母艦將主要是“賓森計畫”以後建造的麥哲倫級和薩拉米斯級軍艦,以及經過改裝的哥 倫布(Columbus)級運輸艦,顯然像XBR-M-79光束步槍這樣難伺候的武器並不合適。
但是給量產機配備光束武器這樣的 想法實在是太誘人了。設計人員沒有放棄光束武器,他們對原有的光束步槍進行了簡化。光束步槍當中有一個機構稱為米氏磁力束帶,起約束光束和加速的作用。設 計人員去掉了這一複雜的機構,截短了槍管,其他的結構也相應簡化。最後完成的武器稱為擴散光束槍(BeamSprayGun),但是不少人私下裏起了一個 更形象的名字——光束手槍。擴散光束槍在較近的距離可以發揮出不亞於光束步槍的威力,但是因為沒有了米氏磁力束帶,光束不夠集中,遠距離射擊的時候幾乎沒 有精度可言。換來的好處就是維護工作的簡化。
RGM-79其他的武器跟RX-78大同小異,巨量火箭筒(HyperBazooka),60mm火神炮,0.38MW光束軍刀,盾牌。其中光束軍 刀為成本考慮只配了一支,盾牌吸取了RX-78的使用經驗,對連接柱和手柄作了小的修改。標準武器就是這些,為了適應不同戰場的需要,也為其他武器預留了 硬體和軟體介面。
RGM-79標準型吉姆和先行量產吉姆一樣分為陸戰型和宇宙戰型,但是為了確保生產速度,賈布羅要求兩種機型必須有90%以上的相同零件。這樣一來標準型吉姆的陸戰型和宇宙戰型實際上差別不大,不像先行量產吉姆那樣截然不同。
吉姆保留了教育型電腦,輸入了RX-78的實戰資料。它使得沒有經驗的菜鳥駕駛員也可以較好的操縱MS。這一舉措非常重要。到了戰爭後期自護軍和聯邦軍 的MS部隊大多由菜鳥組成,聯邦軍的菜鳥就是靠著教育型電腦才可以痛打自護軍菜鳥。聯邦軍後來一直從各處搜集戰鬥資料,經過整理以後輸入全軍裝備的吉姆, 逐漸提高原有裝備的戰鬥力。
第一批RGM-79吉姆在賈布羅的地下工廠裏生產出來,供42部,交給部隊試用。實際使用中發現強大 的動力對脆弱的鈦合金身軀成了一種災難,單薄的關節頻繁發生故障——原先設計這些結構應該是用“月神鈦”合金製成的。設計人員趕快進行了補救措施,為第二 批生產的288部吉姆強化了各處關節,使情況有所好轉。直到一年戰爭結束,聯邦軍的技術人員都在不停地改進鈦合金機體的承受能力,這些措施都沒有完全解決 問題。直到戰後,不得不重新設計了加寬加固的機體,生產出RGM-79C 吉姆改(ジム改/GM Kai)。有關RGM-79C的資料見後文
賈布羅的地下工廠生產的第一批和其他生產基地生產的第二批共計330部,嚴格意義上的RGM-79標準型吉姆就這麼多了。在戰時緊張的階段,各處的生產 基地按照部隊的需求對RGM-79吉姆進行了零零星星的改進。因為生產任務緊,各處生產基地的圖紙沒有及時整合,產生出許多有差別的批型。在後來的統計 中,這些批型的吉姆被冠以“RGM-79派生機”的統稱,不過一般情況下它們都被不加區分的統稱為RGM-79 GM。
RGM-79的標準塗裝方案跟RGM-79[E] 宇宙用先行量產型吉姆差不多,紅白兩色的外表在戰場上相當醒目。大部分部隊的機體都使用了這樣的塗裝方案。
在RGM-79裝備一段時間以後,聯邦軍逐漸從對光束武器的狂熱中清醒過來。光束武器的使用還是有不少局限性,例如大氣層中威力衰減快,能量補充需要專 門設備等,對BEAM塗層的應用也減殺了光束武器的效果,擴散光束槍更是缺少遠射能力。在這種情況下,一味強調MS全面裝備光束武器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 義。賈布羅為吉姆研製了新的實體彈機槍,即後來著名的吉姆機槍(GM MachineGun)。這一實體彈武器選擇了90mm的口徑,以早期RGM-79[E]的機槍為基礎。90mm吉姆機槍採用抽換式彈匣,備用彈匣安放在 盾牌後面(原先的擴散光束槍沒有能源彈匣的設計)。吉姆機槍研製出來以後送交各處生產基地批量生產,成為RGM-79系列新的標準武器。吉姆機槍一經裝備 就大受歡迎,尤其在陸戰戰場,基本取代了擴散光束槍的地位。
RGM-79是在聯邦軍缺少MS研製和運用經驗的情況下匆忙開發出來的,早期批次有較多的缺點,給當時的駕駛員留下了惡劣印象。但是其結構簡單,性 能優良,稱得上是廉價高效武器。在聯邦軍MS王牌Top8中,名列第四的夏路路‧奇辛葛姆中尉和名列第八的迪裏斯‧漢諾瓦少尉就是駕駛RGM-79的。
在吉姆問世以後,聯邦軍就放棄了先行量產吉姆的進一步生產計畫,全力生產這一型號的吉姆。在地球聯邦強大的工業力量下一批一批的吉姆被生產出來,構成了 聯邦軍MS部隊的主力,成為聯邦軍最後勝利的重要保證。地球聯邦軍在吉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,更強的後繼機種相繼問世,使本機成為對後世量產MS影響深遠的 重要機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